2006年,我们共同期盼
——新华社记者岁末民生调查
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(新华社记者)灾民想要床棉被、送水工想学点技术、患者渴望医生多说两句……天寒地冻,新年在望。当每个人都在总结过去、展望未来时,我们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,倾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。
这些声音虽然微弱,这些期盼也许朴素,却有一种厚重的感动,打动我们的心灵。
“至少还缺一万床棉被”

新华社记者(左二)在江西瑞昌市地震灾民的帐篷里采访(12月2日摄)。灾民想要床棉被、送水工想学点技术、患者渴望医生多说两句…… 天寒地冻,新年在望。当每个人都在总结过去、展望未来时,我们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,倾听来自最基层的声音。 这些声音虽然微弱,这些期盼也许朴素,却有一种厚重的感动,打动我们的心灵。新华社发(资料照片)

几个孩子正在地震灾区江西瑞昌市五里桥社区的帐篷前玩耍(11月28日摄)。新华社发(资料照片)
关键词
地震灾区
第一现场
11月24日下午,九江地震灾区--瑞昌市桂林街道办石山村。受灾群众排队领取棉被,一家一床。
百姓实话
陈良裕:村民
地震后,政府给我们发了馒头、方便面、矿泉水,还给了帐篷。可是,住帐篷里,始终没有家里暖和,不是长远之计。真盼望政府赶紧支持我们建房子。
吴学银:瑞昌市民政局局长
救灾任务很重。经省里专家组勘查,我市有一类户(房屋全倒或必须拆除重建)16500户,每户确保一床棉被,就要16500床。去掉已经接到的捐赠,缺口至少还有九千至一万床。
部委连线
王振耀: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
民政部急调19700顶帐篷到九江,其中1万4千顶是棉帐篷,还会同财政部下拨救灾资金3000万、重建资金9800万,日博体育官网捐款有8千万,江西省也拿出一个亿重建。现在关键是要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,立即着手灾后恢复重建,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。